留心的茶友们会发现,品评一款茶的时候,常听到一个词--茶汤。不是“茶水”哦!
▲茶百科2019狮头黄栀香单丛茶汤
“茶汤”作何理解呢?
茶叶经过水冲泡后,内含物质开始浸出,与水融合。茶使水有了厚度和浓度,便形成了茶汤,也叫做水浸出物。
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
而审评一款茶叶时,相比“闻起来香”,“喝起来香”就更高一个境界了。
一碗香醇的茶汤,水即是香,香即是水,水裹挟着香气,所到之处皆留香。
甚至一道茶喝完很久了,砸吧砸吧嘴,仍然是喉间泛甜,口齿噙香。
呼吸吐纳间,仍被茶香萦绕。
这不是夸张,很多喝茶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其实,科学点话可以这么解释:因为热力学运动,茶的香气分子会依附、潜藏在各种事物的上面,比如木头纹理间、墙壁缝隙里、器具、植物等。
同样,也会附着在口腔、喉咙和唇齿间。
▲茶百科2019狮头黄栀香单丛茶汤
怎样体验“水含香”?
体验茶叶的香气,一个方法是吸气,更重要的呼气。
平时我们常说的“这茶好香”,是吸气时感受到的空气中飘散出的茶香;而融入到了茶汤中的“水含香”的精髓,则更多体现在“这茶好喝”里。
体验这样的茶香,茶汤入口时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嘴微闭,气从鼻腔中缓缓呼出,感受茶香的源头。
茶汤中的香气饱满,一部分从口齿中发散,一部分从喉咙中发散。
呼气时,空气从肺里涌出,把口腔中、茶汤中的气味分子经过嗅上皮,与嗅觉感受器交融,营造出茶整体的味觉感受。
气味是感性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被影响,然后把“香气”的这部分功劳都记到了“舌头”的账上...
就有这么一类茶,品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毫不夸张!
▲茶百科2019狮头黄栀香单丛茶
茶百科2019狮头黄栀香单丛茶品鉴记录
茶品信息:
茶名:狮头黄栀香凤凰单丛。
季节:春季。
制法特点:一次木柴走水焙(初烘),一次木柴复烘,两次炭焙,耐久存。
类型:韵香型,注重汤感、水路、韵味。
狮头黄栀香,又名“佳常种”,原系乌岽管区狮头脚村村民魏佳常之曾祖父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
目前已经批量扦插育苗和嫁接繁殖,形成该株的无性繁殖系后代,为了便于识别,因而常冠以“佳常种”或“狮头黄栀香”的名字。
冲泡:
器具:白瓷盖碗(容量约130ml)、公道杯、品杯
投茶:7克
要点:纯净水,100℃沸水,快出汤
干茶条索长条形,紧结重实,色泽乌褐,有珠砂点。
冲泡出来的茶汤基本是明亮耀眼的杏黄、金黄色。
挂杯栀子花香明显,尤其值得赞叹的是沉稳的汤中香。
茶汤入口之后,溶解于茶汤里的香气更加清晰浓郁起来,立即充盈这个口腔,在唇、齿、喉之间弥漫,回味持久。
汤感清透,滋味浓厚,前两道是微微泛苦的香,迅速化开后的回甘,更让人迷恋。
四道后,香气落水,清爽润甜的茶汤里,混合着的花果香气,让小编想起一个品种叫做“六月白”的桃子。
这款狮头黄栀香单丛很是耐泡,杯面隐隐的炭火香更呼应着精心炭焙的工艺特点。
最后面几道,盖香、叶底由花香转化为似煮过的植物茎秆的自然木质味。
▲2019狮头黄栀香单丛叶底
好茶的汤是具有包裹性的,静下来品味,感受香醇的茶汤浸润口腔,然后滑入喉间。
几秒钟之后,丝丝缕缕的醇香气息就萦绕在口齿间了。
香入水,水含香,久久不散!
网友跟贴